联系授权专家 正熙
4006-5831-17
iekiefont
微信扫码联系
海上墨鸳鸯楼
汉文正楷 新发明大革命
—郑午昌与汉文正楷印书局
“书写之体与印刷之体截然分离,读非所用,用非所读” ,这是近百年前一位有心人对于出版物中宋体字一统天下发出的慨叹。
这位有心人,就是郑午昌。
1935年1月29日,一篇题为“呈请奖励汉文正楷活字板,并请分令各属、各机关相应推用,以资提倡固有文化而振民族观感事”的呈文递至国民政府。
这篇呈文粗看洋洋洒洒,细审句句精心。开篇以孙中山对于印刷业的重视作为前引,把印刷字体提高到了“建国方略”的高度,接下来从多方面论述汉文正楷为汉民族正统的、经典的文化地位,请求政府表彰汉文正楷字体,向全国推广使用。
这篇呈文的作者,便是郑午昌。
郑午昌呈请奖励汉文正楷活字板
汉文正楷活字诞生,这一被众多爱国人士赞誉为“我国印刷工具之新发明,现代化事业之大革命”,被蔡元培先生誉为“中国文化事业之大贡献”的故事,发生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。
故事的主角,当然是郑午昌。
思考
审美学方面的考虑
近代以来长期在出版物中占据优势地位的是宋体字。宋体字横平竖直,字画一律,既便于阅读,又利于刻板,使得刻字效率大大提高,但美学角度而言,相对机械呆板,有形无神。
与宋体字相对的,是相对于平正呆板的所谓‘匠体字’而言手写上版的楷体字,匀整有致、垂范书林。
晚明后二百多年时间里,两者曾并驾齐驱,各擅胜场。但总的来说,软体字对于书手、刻工的要求均较宋体字高出许多,工价也较昂贵,故而日渐稀少。
宋体字的流行牺牲了印刷字体审美上的丰富性,更严重的是使得写字和读书成为相互隔离的两件事。
改良印刷字体,在有识之士看来势在必行。
民族自尊心方面的考量
其一,我国雕版刻书有优良的传统,宋元以来字体美观、刻印上乘的雕版书,皆用楷字。给国民政府的呈文中,他深情阐述“至晋,正楷遂盛行。字体端方,笔姿秀媚 运用便利。凡我民族,共有同好而认为最适用之字体。”印刷方面讲,“考诸宋元古籍,凡世家刻本,其精美者类用正楷字体,请当时名手书刻而成。元明以来,世家精刻仍多用正楷书体。”
其二,我国铅印汉字初创之始,设备、技术、人才、资金处处受制于外人,字体的设计、字模的铸造也不例外。19世纪中后期,通行于国内的就是日本筑地式铅字,即所谓的“筑地体”和“秀英体”,实际均仿照晚明的宋体字设计,它虽然易于书写,便于刻铸,而且有成套大小不同的七种字号,但“好古者憾其不精审美,习而生厌”。
敏求于古,从本国悠久丰富的雕版史中寻找设计灵感,在有识之士看来也是万不容缓;
其三,十九世纪以来,汉字制版印刷现代化的主动权一直在西方资本家手里,中国人从事相关事宜受掣肘受气是经常发生的事。午昌先生当时与海上画家组织中国画会、蜜蜂画社,出版《蜜蜂画报》,与独家拥有正楷字模的外商美灵登印刷厂有业务接洽,厂方傲慢无礼,居奇要挟,排印之事上种种留难。更有甚者,言语间以中国人不会制造中国字样论调多有嘲讽,引发先生极度不满;
做中国人自己的汉字制版印刷,郑午昌果断行动
他草拟制造铜模计划,写了创制正楷字模的意见书,向中华书局求助建议。奈何当时的中华书局正在添制仿宋夹注字(长体)和仿宋注间连积字,无论在资金、人力、工厂设备等方面无暇顾及,委婉搁置。
商议未果,他决定招股自办企业,铸造楷字。得到他众多同道好友李祖韩、陈小蝶等人的赞成和支持,1932年,汉文正楷印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,设总局于山东路,设印刷厂于杨树浦华盛路三益里。郑午昌任总经理。
他请来当时精于馆阁体的的书法家高云塍设计字体,书写了近万个正楷常用字用于制作美观实用的铜模铸字;请来朱云寿、许唐生、陆品生、郑化生等高手刻字,制成一至六号字模各一副,疏体(字面较小)和足体(字面较大)两种。
自1929年开始制造,至1933年9月全部完工,历时三年有余。
影响
《汉文正楷活版铅字样本》, 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
汉文正楷一经面市就受各界欢迎。
开始的三年中,书局承印的书籍、文件达25万种,全国先后有350余家印刷同业购买了汉文正使得楷活字使用。
1935年,因郑午昌的呈文,教育部规定汉文正楷为印刷教科书的字体。政府力量强有力的推广使得汉文正楷印书局业务迅速发展,除了自己承揽印刷业务,还在全国各地设立分号,并且向同行发售铅字。七七事变之前,汉文正楷印书局已在香港、南京、天津、广州、汉口、青岛、苏州等地设立了经理处。
抗战期间,因屡遭侵沪的日寇觊觎和欺压,郑午昌不顾一切,自动的把印刷工场全部毁坏,誓不屈伏合作。
民国版《标准草书范本-千字文》
上海汉文印书大开本
千字文小楷帖
(1934年汉文正楷印书局,白纸大字排印)
郑午昌为母祝寿刊印的越缦堂节注本《孝经》,线装,汉文正楷印书局1936年版
新中国成立后,汉文正楷印书局改名汉文铸字铜模厂。身影逐渐在历史中褪去,但汉文正楷字体在新中国的印刷出版事业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。直至20世纪90年代,汉文正楷字体仍应用于小学课本等出版物。
1992年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编写的《印刷科技实用手册》中,对于楷体印刷体字有这样的介绍:“现在印刷体正楷有两种,即汉文正楷和华文正楷。汉文正楷字形端庄,定为小学教科书专用字体。“
1994年颁行的国标《印刷汉字字体分类》中,将印刷字体分为七类,还规定了不同字体的应用范围,楷体系列字体有两种,其中就有“汉文正楷”,适用范围是“小学课本、儿童读物、刊物标题”。
汉文正楷印书局“汉文正楷”
方正字库的汉文正楷字体
回顾历史,郑午昌等人苦心孤诣创制、使用汉文正楷字体的努力,或许并没有扭转宋体字在印刷物中占据优势的局面,但他们坚持国人自主设计字体,在字体的审美性、丰富性上做出的有益探索非同寻常,值得书写。
记住这个名字,郑午昌。
他所设计铸造的字体,名为汉文正楷。
他开创的事业,名为汉文正楷印书局。
文字 丨红袖
排版 丨小景
原标题:汉文正楷 新发明大革命
转载至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Zw17RVHJLI24qbtOtlap9Q